這個禮拜的演講議題探討了東南亞的農業,歷經了長達好幾個世紀殖民統治的東南亞,在農業的部分多被殖民國給操控,殖民國計劃經濟的結果,使東南亞的農地多用來生產可供殖民國發展經濟、工業的經濟作物,卻因此擠壓到東南亞地區人民賴以維生的糧食作物部分,同時也讓東南亞農地上的生物多樣性減少許多,在生物多樣性減少之後,一但作物感染上了什麼病蟲害,農民一整年的努力可能就都毀於一旦,但對許多東南亞農民而言,從殖民時代相傳下來的就是種植某樣經濟作物,他們也只有種植那樣經濟作物的經驗跟技術,於是這就像個惡性循環,雖然知道單一作物種植的風險不低,東南亞的農民卻也無力改變些什麼。
在東南亞農業的介紹中,「綠色革命-革掉了綠色的命」這個標題也讓我覺得十分吸睛,綠色革命的本意本是增加糧食生產以餵飽地球上快速增長的人口,但糧食產量是確實提升了沒錯,可是挨餓的人卻還是依舊挨餓,並沒有因為糧食的增加而受益,而綠色革命雖然改良了物種,讓作物產量增加,但同時卻也因此減少了生物多樣性,大量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這點也是綠色革命的弊病,由以上種種看來,綠色革命在「糧食安全」與「食物安全」這兩個方面,帶來的似乎都不是絕對的好處,因此後來人們提出了綠色革命的革命---永續(有機)農業,但有一好就沒兩好,在產量跟永續發展兩者之間,人們到底又該如何取捨呢?
99509215 歐德二 時舜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