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帶我回到過去-東南亞世界遺產巡禮

帶我回到過去-東南亞世界遺產巡禮

  由散發著濃濃傳統東南亞氣息的維甘揭開序幕,熱鬧的市街車水馬龍,中心已現代化的維甘,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濱海),是過去貿易來往的重要地點(阿卡普克航線的中轉站)。其最有名的慶典便是聖週慶典(Easter),獨特的彩車遊行儀式可以看到五彩繽紛的彩車載著聖徒塑像,沿著大街小巷帶領著歡呼的人民共慶這個神聖的節日。維甘過去由胡安‧德‧賽爾西多這位西班牙人依照拉丁美洲模式殖民,目的為二:傳教及商業貿易。兩方面都極為成功,現今菲律賓人90%為天主教徒,而當時的維甘也是有名的港口之一。文化經過時間的洗刷蛻變成現今奇特的模樣,被稱為「主教的宮殿」的教會是抗震巴洛克風格,而維甘的房舍有著檔光的窗與石造牆,獨樹一格。看著古老的房舍,想像當時的中產商人,混血的梅斯帝索人,處理著一筆又一筆的靛藍染料、棉紡織品以及菸草的生意,帶著笑容隨著年歲過去慢慢變老也慢慢致富。維甘現在當然與當年的風采相去甚遠,由於熱帶氣候的不舒適以及颱風的侵襲,維甘慢慢的黯淡,退出了貿易主要的舞台,但其混合了中國、墨西哥、西班牙還有當地土著的文化之豐想必是當時的殖民者與原住民都難以料想的。
  同樣是在菲律賓,鏡頭一轉拉到一片又一片綠油油的山峰,在陡峭的山峰上是綿延不絕的梯田-伊富高水稻梯田,世界規模最且擁有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統。伊富高水田居民據說是從印度尼西亞遷來的農牧民族,他們把稻米看做最神聖的物品,即便在二戰後天主教已傳入,他們還是崇拜並堅持隆重地祭拜稻米神。巴塔德小鎮的居民有約1500人,這是個還未通電的小城,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著自己的田地以傳統的方式餵飽全家肚子。他們一季1000-2000小時的勞動時間換來的是現代稻作每一季三分之一的收成,可以想像如此生活的辛苦。許多年輕一輩的人,在見識過鄰近大都市(巴拿威、馬尼拉)的誘惑後,都選擇移往都市從事薪優較不辛苦的其他工作,留在伊富高的老小無力耕作,許多梯田因此荒廢、廢耕。由於廢耕的田以及即將失傳的老祖宗種田技藝,伊富高梯田已被列入瀕危遺產之一。在巴塔德小鎮可以看到人類對大自然原始的敬畏,不亂伐木(樹是神靈),跟隨地貌開闢梯田。我想被遺忘的不只梯田獨特的排水系統以及種植方式,而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其文化記憶命脈重要的一環。
  一尊又一尊的大佛莊嚴聳立,位於印尼嘉威的婆羅浮屠千佛山刻畫著佛教從古至今的歷史。浮雕與佛像講述了悉達多王子如何在菩提樹下悟道,脫離人世巡迴的苦難,進入涅槃的境界。建造者與原因不可考,能看出的只有佛教在當時有多大的影響力。它曾被遺棄、在茂密的樹林裡與世隔絕沉思了若干世紀,是英國統治者發現了它,大為驚嘆於它的美麗,才使世界得以再睹它的風采。
  這些遺產每一個都以自己的方式背負著歷史的一片記憶,或許歷史細節已不可考,或許它餘下的斷垣殘壁已經很難讓你想像它曾經有過的風光,但人類共享的,這些前人曾經走過的一步一腳印,留傳下來的斷簡殘篇,就是這些在世界各個角落流離零散的片段,這些歷史洪流精彩的各個篇章,拼湊成了人類獨一無而的文化。


99504015 斯語二 陳亭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Malacca 麻六甲

地理位置及殖民歷史與經濟
  麻六甲(Malacca)位於馬來半島西岸,是具有悠遠歷史的馬來西亞古城,因為自身極富優勢的地理位置,不僅與周圍國家有頻繁的接觸,後來更相繼被葡萄牙、荷蘭和英國殖民,是早期香料、茶葉等商品的重要貿易港口,後來貿易更成為其經濟命脈。

人口及語言
  麻六甲的主要居民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及歐亞混血兒,官方語言為馬來語,但華語、英文及各種中國方言也極為普遍。

峇峇娘惹文化
  十五世紀以來,明朝商人或當年跟隨鄭和下西洋的船員們踏上南洋的土地後,便落地生根,與當地婦女通婚,他們後代男生稱為峇峇(Baba),女生則稱為娘惹(Nyonya),混雜了馬來人與華人的風俗習慣,是馬來半島的重要文化之一。
  峇峇娘惹繼承了中國人勤勞的天性,又善於經商,大多是地區的有錢人家,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和限制。
  除了在語言、飲食、服飾甚至婚嫁儀式上表現出兩種文化的融合,娘惹菜更是一大特色,以中國的烹飪手法摻入南洋特有的香料和椰奶,別具風味!

心得

  其實以前頂多google東南亞的旅遊及購物勝地,從來沒有特別查詢過東南亞的歷史與環境,這次做報告一查,才發現關於東南亞的史料有多麼稀少,而且就算有不同的網頁,提供的資訊也是大同小異,就這次的四個小島來說,Malacca已經算是資料豐富的了,搜尋Srivijaya的時候,才叫驚慌失措,只能看著稀少的英文網頁大傻眼,可見關於東南亞的中文資料仍然有待建構啊!
  依循蒐集到的資料和自己的歷史知識,我覺得其實馬六甲和台灣的殖民歷史有些相似,在這裡我所指的是殖民國的動機部分,應該都是為了地理位置優勢而決定其殖民策略。馬六甲和台灣都位於交通樞紐,角色雖小,責任重大,循著貿易而逐漸拓展國際能見度,也因此遭受不同國家的相繼殖民,卻也發展出多元的文化色彩。
  馬六甲最引我注目的首當峇峇娘惹文化,原本該是弱勢的混血次文化後來卻變成讓人最津津樂道特色文化,這其中的血淚想必是說不清的吧。因為地理位置相近而讓漢人移居、結婚、生子而在當地落地生根,不畏環境及各種人為限制,努力融合並且創新,雖然看似是為了生活而不得不的無奈,其實卻也是要有勇於嘗試的勇氣才能有現在的發展,尤其是現在蔚為特色的娘惹菜,好想吃喔天哪!


資料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lacca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57507/13986721.html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泰國潑水節

圖片來源: http://www.nipic.com/

        這次要找一張東南亞的有趣圖片,我們一開始便決定往「泰國潑水節」的方向去找,最後決定用這張圖的原因是它剛好捕捉到水潑出去的瞬間,形成一道漂亮的水花弧線,令人不禁想多看幾眼。

        在蒐集圖片之前,我只知道潑水節是泰國的傳統節慶,至於其背後的意義,以及對當地民眾的重要性,都是在我蒐集資料後才了解的。

        泰國的潑水節相當於中國的新年,在4月13日至4月16日期間,人們除了一早起來沐浴淨身,還得到佛寺中把佛像也請出來,在浴佛禮讚的過程之後,就開始持續好幾天的潑水活動。潑水的傳統習俗意謂著可以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利,重新出發新的一年。其實這項習俗並非只有泰國才有,鄰近的國家如緬甸、寮國與柬埔賽,甚至中國雲南、香港九龍城等地也都同時慶祝這個節日。

        我們有句成語叫做「覆水難收」,意指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回來,比喻一切已成定局,不能反悔更改。但是在泰國的潑水節,人們卻是用互相潑水的方式來慶祝,這便是文化不同所造成的有趣差異。此外,潑水方式也有等級之分,對長輩通常是輕灑幾滴,意思一下;另一種則是瘋狂型的大潑水,被潑的人還不能躲;而年輕的男子也會藉「潑水」對心儀的女子表達愛慕之意。現在的潑水節是趣味的成分居多,若將來有機會至泰國或鄰近國家遊玩,我也想親身體驗一下潑水節呢!  

參考資料
泰國新年 潑水節 http://www.epochtimes.com/b5/5/4/10/n883875.htm
維基百科 潑水節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3%BC%E6%B0%B4%E8%8A%82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東南亞地圖


這個禮拜的小組作業,
我們這組選擇的是以"香港人眼中的東南亞"做為主題的地圖,
選擇這張地圖的原因是因為:
老師曾在課堂上問過「地圖是真的嗎?」
這張地圖在某個層面上是此問題很好的解答,
就大致的地理位置分配而言,
這張地圖可以說是與現實差異不大,
但就形狀跟註解層面來看,
我們可以看到地圖也有它的主觀面,
這部分完全取決於製圖者想表達的目的是什麼


舉例來說,
"不丹"是一個富有宗教文化的國家,
但在這張地圖上它的註解卻僅是"偉仔嘉玲結婚地點"
是製圖者對於不丹沒有深入的了解呢
還是對娛樂性消息的印象比較深刻?


而地圖上對"菲律賓"這個國家的描述則是"只會講英語的家傭的家鄉"
而描寫"印尼"為"會講粵語的家傭的家鄉"
雖然說這樣的分類感覺上帶有些貶低的意味,
但卻不只代表香港人的看法,
我相信同時也符合許多台灣人的


在這之中更特別的是
這張"東南亞"地圖中竟然還包含了中國大陸 台灣 韓國 甚至是日本,
這幾個通常台灣人不會歸類到"東南亞"區域的國家,
由此可知人人對於區域的界定劃分都不盡相同,
就算是我們從小從地理課本學來的劃分區塊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




而如果連地圖這種較有明確答案的產物,
人人做得都不同,
那麼,對於地區的認知,
一定就會有更多種答案和差異了!
如同老師在課堂上秀給我們看的"研究數據"中,
可知班上的同學大家在對東南亞範圍的認知上就有著顯著的差異,
而外籍生跟我們本國人,
對於台灣是否屬於東南亞的一部分也有著不同的看法,
我們想這就是區域研究最有趣的部分,
明明是在探討同一件事物,
每個人卻都有著不同的觀點,
而每個不同的說法卻也都能言之有理。


這張逗趣版的地圖,
是以香港人的角度來畫的,
如果同樣給台灣人機會做一張關於東南亞的地圖,
相信肯定也會出現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註解,
對於東南亞的各個國家,
我們會看見什麼樣的特色 為他們下怎麼樣的註解?
而台灣---我們本身,又會不會把自己歸類到東南亞區塊內呢?
你/妳心中的東南亞是什麼樣子呢?



資料來源


                        99509215 歐德二 時舜縈
                                                                                                      99504045 斯語二 廖乙璇